| ||
在推廣綠色生活方式的運動中,家庭規模成了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 「即使那些對人口過剩提出警告的評論家們,也極少強調我們( 12年前,美國作家比爾‧麥可基本出版了一本小冊子,題為《 麥可基本給書起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或許至多就要一個孩子」, 1998年書出版的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 即使那些對人口過剩提出警告的評論家們, 要想弄清關於人口與氣候的爭論, 你可以發現一些看起來非常瘋狂的組織,如「人類自願滅絕運動」, 關於這個話題,儘管十分混亂而敏感,但基本事實是清楚的。 其中的意義憑直覺就可以知道: 莫塔夫和施萊科斯的研究從一個簡單的前提入手。這個前提就是: 要進行這個計算,有兩個重要的障礙。第一個是未來的人均排放率, 因此,關於生育率, 總的結果令人震驚。在保持不變的情境下, 俄勒岡大學兩位學者的研究並沒有涉及英國, 既然如此,且不管全球人口問題的複雜性, 紀錄片製作人法蘭妮·阿姆斯壯在《衛報》的支持下,發起了名為『 此外,在比爾·麥可基本的《或許就一個》出版十年後的今天, 這個議題在影響民眾的層面上所遭遇的基本問題就是:幾乎每個人( 而對於反對移民的右翼來說,這整個說法都是落後的, 另外還有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人都對強制計劃生育感到為難:中國政治家在哥 OPT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 「我不知道如何足夠堅決地說出『無可奉告』。」美國綠色團體塞拉 嚴格來說,這些和具有氣候意識的英國人的生育決定毫無關係。 而且,即使把話題的範圍縮小,也會引起難以置信的怒火。兩年前, 「還有一些人花費很大功夫『人肉搜索』,找到我的個人電郵地址, 只要一個孩子的想法同樣面臨偏見, 不過, 「這不過是老一套:為了拯救世界而去殺人,」反墮胎活動者約瑟芬 然而,至少在英國這個問題是可能可到自然解決的, 但是,還有更激進的主張在堅持。阿蘭·韋斯曼2007 年的暢銷書《沒有我們的世界》描述了假想中人類消失後的地球: 「如果達到這個遠遠容易控制的數量...... 資料來源:http://www.guardian.co. |
2013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環境友善市集】專案主視覺

本圖由插畫家 Ciao 繪製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iao-illustration/256878591049884?fref=ts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環球360°:只生一個孩子,走向綠色生活?
有時候我會很驚訝!世界上真的有人能見血地一針刺到我心坎裡去。
而這些僅是"可能"、"或許"、"?"...任何觀點發想而已。
我衷心感謝這些媒介者,讓我能夠在浩瀚的網海中找到激辯知音─而他們已經瘋狂討論過了。
與大家分享不斷發生在我們周遭的思辯與問號!
版主 melin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