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環境友善市集】專案主視覺

2013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環境友善市集】專案主視覺
本圖由插畫家 Ciao 繪製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iao-illustration/256878591049884?fref=ts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綠化一是聯盟【籌備】

下載原始附件



台灣自然災害現象知識教育系列課程

Natural Calamities in Taiwan: Education Program

&

Noah's Ark

2010

綠化意識推廣活動

2010 “Noah's Ark”

Green Consciousness Movement


















提案人 陳嬿如

日期 2010

活動企劃目錄
動機……………………………………………………………….

目地…………………………………………………………………

時間…………………………………………………………………

地點…………………………………………………………………

活動辦法…………………………………………………………………

參與對向…………………………………………………………………

預算規劃…………………………………………………………………

宣傳策略與實施方式……………………………………………

協辦單位與贊助單位………………………………………………

相關人員或單位配合、協助事項與負責人………………………

活動流程與負責人……………………………………………………
評估…………………………………………………………………

預期困難點與解決策略……………………………………………














※活動起緣與目地Unit Summary

面對台灣自然災害的真相(How to see Natural Calamities in the Taiwan)

近幾年來,台灣地區的自然災害對於人民生命財產的影響與損失日益加遽,我們要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瞭解台灣常見的自然災害所形成的原因、並且知道如何避免這些災害 將損失降至最低。針對「颱風」、「豪雨」「土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來分別探索台灣人民如何與環境共存,並建立他們對自然災害的防禦道德與災害常識 是目前教育上不夠紮實的部份。如何在生活過程中運用最簡單的教學方式理解災害與環境的相互關係,然後利用互動的方式幫助民眾去分析問題與培養提出看法的能力。並進而之正確的了解實際應對災害的方式 不再讓不良的媒體與錯誤的印象 誤導災害過程的進行並加害的混亂社會 為這個災害常識教育與綠化意識系列活動的起緣與目地

※活動地點

以此次災區地點為活動規劃範圍 (南投 嘉義 高雄 屏東 ) 教育課程部份是台灣全省願意配合的學校團體 與一般大眾社區

※活動進行方式 活動組織與流程分析圖

媒體

國際媒體的發表
與回應



災區受創地點 *(活動運作地區)

災害受創的呈現部份
主題 守護

※沙石雕像

歷史回溯的部份
主題 尋找 & 遺失

※植樹

災害意識建立的部份
主題 若亞方舟

※保特瓶製標地物

(主題 )

自然環境的資產認知部份
主題 自然的恩惠

※音樂

※綠化意識製物與產業的設置

※現有災救團隊的教育推廣

現場協助單位主辦單位區塊
主體舞台

地點未定 地點未定 地點未定 地點未定 地點未定
↑↓

教育與社會體系

學校 社區
綠化意識心靈教育課程
↑↓

運作單位

學術組
△課程設計與教學評估

事務組
△人事接洽與單位連繫

設計組
△課程教物製作與

活動主體規劃製作

媒體組
△國際宣傳與 紀錄報導

經費組
△人事#活動經費管理

資源組
△人事#物資資源管理

臨時應變協助組
△針對課程與活動的協助與問題產生時的應變方針

↑↓

內部

企劃與統整
1.綠化意識活動的呈現 2.心靈教育課程的進行

△綠化意識如何去傳達與呈現主體

在教學上目前建議運用 音樂 藝術 與 歷史重溯的方式進行 基本概念是 匯集這技能方面的知名人

士 進入校園與社區進行短期課程教學 然後要將課程中回收到的成果 統合匯集 在定點活動中做

到二次的教育的功效 例下

災害意識建立的部份

主題 若亞方舟

內部設立了一個美術方面的課程 主體為強調維護生存環境的觀念 如果不深根那在心中 那對這片

土地的影響 就由猶如 若亞方舟 的故事一般 令人為震撼

明確的課程主題與意念對校方提出申請配合這項活動 然後藝術方面的課程就請藝術家 進入課堂上

美術課`課程中先引導他們 對大自然的憧憬 在和學生們提出台灣擁有的優勢 進而強調台灣所面臨

的災害危機 我們該如何與這片土地共處… 課堂後請學生在保特瓶上的單面 用壓克力顏料畫上自

己對這片土地的印象或寫下期望 完成後請校方回收並寄回 工作小組在活動會場將保特瓶全部聚

集 組成一艘大的方舟 設立在災區的定點` 做為此次活動的意識景標 並針對國際媒體上發出訊息

強調 ※台灣人民發出自覺 實際附與行動表達不斷受災的憂傷意識與對良性政策實施的渴望

诺亚方舟(希伯来语:תיבת נח,英语:Noah's Ark),又译挪亚方舟,是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和亚伯拉罕诸教中,传说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其依原说记载为方形船只,但也有许多的形象绘画描绘为近似船形船只,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记载中诺亚方舟花了120年才建成,《圣经》上的记载,方舟长300腕尺[1](肘,以0.445米计算,133.5米,437.99英尺),宽50腕尺(22.3米,73.163英尺),高30腕尺(13.4米,43.963英尺),方舟长度大约是伊丽莎白女王二号[1]邮轮一半长,长宽比例大约为6:1也符合现代造船学的船只比例。若这艘方舟真的曾建成,其大小及排水量约为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排水量约5万3千公顿)的五分之三。方舟总的容积达40000立方米,底仓面积8900平方米。方舟设有三层,这样做不但能够稳定船身,也能使总面积增加至差不多8900平方米。方舟采用柏木一类的防水高脂树木建造,方舟内外都涂上焦油。(创世记6:14-16)圣经没有提及诺亚怎样把木材固定在一起,但圣经论述有关洪水的记载以前,已经提及打造各样铜铁器具的人。[2]时至今日,人们也会用木栓来造木船。
方舟的长度是宽度的6倍、高度的10倍。虽然现代船只大小的比例是根据船只在海上航行时所需的动力而定的,但不论船只是大是小,它的长宽比例都跟方舟的比例相若。不过,方舟最重要是能够浮在海上。方舟的比例有助于稳定船身,即使遇上惊涛骇浪,也不会倾覆。此外,方舟的设计也有助于对抗澎湃的怒海,使它不会纵向地颠簸。一般船只如果遇上巨浪拍击,船的一端就会上下摇晃,剧烈地颠簸起来,这样船里的人和动物都会很不舒服。另外,上下震荡也会使船承受重压。要是巨浪同时冲击船的两端,船只就有可能从中间塌陷,所以结构稳固十分重要。要是巨浪冲向船的中间部分,两端就会没有支撑,船头和船尾可能会向下裂开。因此,上帝吩咐诺亚,方舟的长度及高度的比例是十比一。至于现今造船的人,他们惟有经过多次的失败,才知道按照方舟的比例造船能抵御风浪。

方舟里有房间,侧面有一道门,船顶呈人字形。方舟的上方靠近船顶的位置可能有窗口,高约44厘米,用来透光和让空气流通。不过创世记并没有提到方舟的龙骨、船头、帆、橹、舵等细节。 其实译做“方舟”的希伯来语词,跟译做摩西在婴孩时所藏身的“箱子”是同一个词。摩西的母亲在箱子涂上沥青柏油, 使它可以在尼罗河漂浮。[4]

方舟的形状有如箱子一般,它的浮力从一端到另一端都是一样的,重量也一样。 诺亚看来把动物和超过一年的粮食平均地安置在方舟上。这样货物的重量就可以平均分布,减少对方舟的结构造成的影响。 方舟和里面的人和动物得以安然渡过淹没全地的洪水,犹太人及基督徒相信是有赖于两个因素:方舟是上帝设计的, 以及耶和华十分关爱人类;上帝确保方舟停在一个安全合适的地点。


Image

 

※Noah's Ark
台灣人民發出自覺 實際附與行動打造Noah's Ark

表達不斷受災的憂患意識 與對實施良性政策的渴望



災害受創的部份

主題 守護

目前受災的地區要在短時間中恢復有相當的困難 不僅僅人民的心要安定 政府的良性災救措施也要迅速與健全才行 重建需要時間 如何在這混亂的過程中適當的安撫群眾與做好心靈的教育佔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我們在受創的這個區塊 必需進行一次聚集民眾的方式 在災區中以沙石拼做成幾個柔性的朔像 彷似大地之母 將安撫受創的這片大地` 為受災民眾的沉重心靈稍作釋放 人性的互助是解救災害撫慰傷痛的最大力量

Image





※Mother Earth
集合大眾的力量 一同用毀去這片大地的沙石 朔出大地之母 安撫受災的傷痛與不安

也期盼祂與人民守護這片土地再度孕育萬物





歷史回溯的部份

主題是 尋找 & 遺失

小組需把早期開拓台灣的一些故事做資料與影像的整理 然後與現在受創的部份對照` 匯整成影片帶到社區撥放` 為紀錄片的形式主要帶出的含意為

我們不斷尋找生命中的記憶 但是卻發現當今的我們既是遺失它的關鍵點 現在這是要審判自己的時代 如果沒有醒悟的自覺 那找回的記憶用多麼美麗的方式陳述或刻劃 所具有的意義又將何在!?

在社區巡迴結束後 回收感想並倡導認植樹苗活動 費用回收內部運作 將樹苗種植災區 成為改造環境意識萌芽的見證
Image

歷史影像 災害影像
鄉名來源
傳說昔時在達邦社有位男子名叫「阿巴里」,人極剽悍勇敢,以打獵為業,謂狩獵區之首領稱之為「阿巴里」,遂將此打獵區命為「阿里山」。日據時改稱「阿里山番社」,屬南州嘉義郡管轄。二次大戰後,執政當局聽聞「吳鳳事件」而以「吳鳳鄉」命名,由於此事件頗具爭議,因此在民國78年3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阿里山鄉」。 鄒族先後經歷了幾次的移民。最早到此的鄒族早在約3,000至4,000年前已抵達台灣這個美麗的小島。流傳早在傳說中的大洪水之前,鄒族人已活躍在嘉南平原一帶,千百年來的輾轉遷徙,最後定居於現今阿里山山脈與曾文溪、濁水溪上游流域。

※Lost

我們不斷尋找生命中的記憶 但是卻發現當今的我們既是遺失它的關鍵點 現在這是要審判自己的時代 如果沒有醒悟的自覺 那找回的記憶用多麼美麗的方式陳述或刻劃 所具有的意義又將何在!?


綠化意識講座部份
主題 人與土地的對話

社區營造 這個觀念與政策是心靈綠化意識的延伸 我們將請求台灣的宗教團體協助 以各教會為定點 對鄰近居民與教友 開辦人與土地的系列講座 提高居民對環境的情感 教育環境該如何愛護的觀念 帶動社區營造的步伐

我們會先協助願意配合的教會團體做地區人文資料的蒐集 進一步提供講義資料或做講師交流的部份 形成社區綠化意識的人文網絡


自然環境的資產 認知部份

主題 自然的恩惠

這個大自然 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中 提供了多少附加價值 人們是否有所領會與感恩`讓小組用大自然的產物製成簡單的樂器 讓音樂人進入校園 教導如何運用這些樂器 做出動人的音韻 引導即使是簡單的 風聲 虫鳴 也是最不平凡的聲音` 音樂教育課程中錄製下來的成果 將於活動中呈現
※alive

在生活中 你有感受過 陽光的溫暖 風的舒適 海的遼闊 嗎? 人與自然最簡單的交流 不需任何條件

只要你仔細的感受……
在教育課程陸續的進入尾聲後 在災區選定地點 將成果在Noah's Ark 2010綠化意識推廣活動中做一次整體性的發表 並響應民眾參與 做到大範圍的綠化資源交流 課程中相關的手製樂器 與自然產物的製品 二手資源回收製品 甚至綠化意識下的工業商品`都將在活動會場中設立 呈現

※活動流程規劃

Noah's Ark 2010綠化意識推廣活動

月計劃

時間 活動主導 備註
一 (六日) 活動開幕周
二 (六日)
三 (六日)
四 (六日) 活動閉幕周

周計劃

時間 活動項目 活動內容 地點 備註














行政控管計畫

(一)交通與停車規劃 活動期間交通狀況。

(二)緊急應變方案

成立緊急應變小組 針對發生 不可抗拒之因素(天災、地震等)時,得依政府發佈情況,

決定延後或停辦該計畫。

(三)活動控管方案 成立活動控管小組,以執行活動當日流程,及監督活動事宜。

(四)環境清掃計畫 a.於會場中放置大型塑膠袋垃圾筒,共計有10 個大型塑膠袋

垃圾筒,並做好垃圾分類。

b.安排計時工讀人員,於早、中、午安排三班次進行會場巡視,每班次有6名人員清掃,隨時維護會場的整潔。

c.於活動結束後,進行垃圾集中管理打包,並做整場佈置拆除清潔,最後將所有廢棄物與垃圾清運完畢。

(五)雨天備案 遇活動前日下雨,則帳棚搭設改為大型彩虹帳,可容納遊客

於其中行走,不至於被雨水淋濕。舞台部分則搭設遮雨形式為主。
(六)保險、醫療與其他行政

為了大會活動全員安全權益,於活動期間投保公共意外險,並向活動場地所轄屬區域申請醫護人員當天現場支援;本計畫中並設置活動管理組,於活動前調查規劃工作人員餐飲與場地清潔,活動當天會場並設置大會服務台,提供民眾完整活動資訊洽詢。


※相關人員或單位配合、協助事項與負責人
※協辦單位與贊助單位
※宣傳策略與實施方式

前期整備計畫

(一)行前籌備會

行前籌備會將針對「台灣自然災害現象知識教育系列課程 Noah's Ark 2010綠化意識推廣活動」,進行整體

計畫執行說明與協商,希望藉由行前籌備會,使主辦單位、協辦單位及各團體,了解本課程安排、活動大會流程

人員配置及其它配合事宜

1.場次:

_ 第一場:民國00 年00月00日(),AM

_ 第二場:民國00年00 月00 日(),AM

(二)記者會規劃

▲善用最方便的社交網絡,於Facebook、Twitter、Blog、Xanga、MSN等張貼及發

送活動詳情﹗自製宣傳或回顧短片,上載到Youtube!

▲透過報章雜誌公布活動詳情。

▲透過學校/學生事務處/學生會,發送活動電郵予全校學生。聯絡學生報/學會,刊

登宣傳稿於他們的刊物中。邀請校園記者或傳媒到現場,採訪活動。

▲向國際傳媒發出新聞稿,爭取廣泛宣傳。

▲把活動的所思所感傳遞出去,讓更多人響應這活動的意識觀念。

▲活動結束後 不排出進行<台灣人民自覺意識活動紀錄的影像>在各國展出

▲運用傳單和小冊子,在各大火車站和機場櫃檯前發放

※預期困難點與解決策略
▲各校園與社區的配合程度 與時間的安排
▲景標的設立地點 是否會影響到當地人文風情與規劃
▲課程教學中達到的效益有多少
▲對國際媒體召邀如何引起注視 如何更進一步引起話題
▲無障礙的宣導與協助

※活動參與對象

▲針對教學對象而言 為就學中的學生 從國民小學至國民高中為定位 社區以一般民眾為對象

▲針對活動參與 以公益團體與一般大眾為對象

▲針對工作人員 以民間團體 學生團體與社會專業人事為基準
內 部 
發起人  執行者

事 務 六 名
人  力
工作人員 師資 義工 協助團體

經  費 
預算編列一名 會計兩名






學 術 組
教學課程規劃 各三名

協助助理各兩名

教學師資 *(未定)

進度規劃統整 一名

設 計 組
技術製作 六名

規劃統整 三名

助理三名

媒 體 組
活動紀錄 六名

文字編輯 三名

主編 三名

助理三名


臨 時 應 變 機 動
弱 勢 協 助

組長兩名 組員十名

※活動時間

預計作業時間 六個月 活動發表時間 一個月

1 資源人力編整 學術課程製作 經費規劃 事務連絡
2 學術課程製作 教學課程開跑 系列課程紀錄 媒體宣傳
3 教學課程進行 活動資源回收整理 場商招幕
4 教學課程進行 活動資源回收整理 國際媒體發稿
5 教學課程進行 志工訓練 活動資源回收整理製作 活動流程評估
6 教學課程進行(結束) 活動資源組合 媒體宣傳 活動場地設置 事務連絡
7 綠化意識活動開幕 教育系列活動驗收 活動評估


※活動預算規劃

人事資源費用60名/30名/15名 7146000元 食費/車費/住費津貼
媒體公關費用 2072000元
教學師資費用10名 20000元
活動資源費用 2072000元 設計軟硬體費用 活動會場建置

活動意外保險/應變支出 2690000元 臨時狀況應變輔助金 無障礙設施
七個月 總預算 13000000元
1申請經費補助 2募款 3展場招商 4協辦贊助

※主體評估
▲台灣自然災害現象知識教育系列課程 在六個月的規劃與執行下 預計可以協助到資源不足的教學

團體有一個明確的方針 可以去執行災害教育的區塊 並提高學生和社區民眾的自覺性 自發性的

願意投入綠化意識的生活觀念中 一同守護環境

在進行順利的狀況下不排除將課程整合成立長期性的教學單位 將綠化意識深根於下一代的生活中



▲最後一個月Noah's Ark 2010 綠化意識推廣活動中 將會驗收到 教育課程結束後大眾的迴響

一起將那份意念 化做力量 共同留下景標做為見證 並共同在會場中達到資源交流的目地
▲活動的開幕 預計可以將人潮與國際媒體的視角 引入災區 令災後的範圍恢復生機 並加促重建的

落實與進度 甚至可以延伸觸角 將此次的活動紀錄 帶進其它國家展出 做為國際間台灣印象認知的

文化交流
▲景標的設立為災區引領正向的精神旨意 也可引申文化觸腳 定年舉辦紀念活動 以開發鄉鎮商機

教學參考資源網址

1. 颱風成因簡介:http://design.view.org.tw/stu249/news.html
2. 土石流防災資訊網:http://246.swcb.gov.tw/default-1.asp
3. 教育部坡地災害教育網站:http://140.122.82.78/moe_gis/m1-1.htm
4. 攜手防災愛家園:http://163.26.57.133/nature/water.html
5. 防災e學院:http://hazard-edu.nchc.org.tw/main.php
6. 中央氣象局兒童網:http://www.cwb.gov.tw/V5/kids/swf/index.php
7.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http://163.29.82.121/main.asp
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swcb.gov.tw/default.asp*

Seeing Reason因果關係的教學工具http://www.intel.com/index.htm#/zh_TW_01
疾病管制局
http://www.cdc.gov.tw/sp.asp?xdurl=disease/disease_content.asp&id=2115&mp=1&ctnode=14

3.安藤忠雄的淡路島之夢 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4248

人、建築,與環境共生」,安藤忠雄透過藝術,讓建築與哲學對話;透過建築,讓人與自然對話
http://tw.travel.yahoo.com/topic/tw-travel.yahookimo.com.tw/12575334482861
4.IBM積極推動「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112/5/1uug5.html

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http://www.forest.gov.tw/index.htm

6.台北縣建安國小 Taipei County Jian-An Elementary School http://www.caes.tpc.edu.tw/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2010/2/4

國土計畫緩不濟急 國土復育先行

國土計畫緩不濟急 國土復育先行

本報2009年12月10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呂苡榕報導

昨(9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開「國土計畫法」及「國土復育條例草案」公聽會,由於行政院擬將國土復育包含在國土計畫法之內,但國土計畫從通盤國土調查到全面立法,落實至少還需6年時間,許多遭到八八水災摧殘地區無法等待這麼久,因此在國土計畫法緩不濟急的情況下,立委邱議瑩召開這次公聽會,希望彙整各界專家學者意見。

會中學者多認為兩案屬性、緩急各有不同,建議行政院將國土計畫法與國土復育條例分開進行,一方面讓受創土地休養生息,一方面針對國家土地利用做通盤檢討,獲內政部長江宜樺認同,承諾將調整作法。但江宜樺也指出,國土計畫不能再等,仍希望儘速立法。

國土復育是急診 國土計畫是門診

公聽會上各界專家學者大多同意將國土計畫法與國土復育條例分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系教授陳彥仲表示,國土復育條例為的是減少人為對土地的傷害;而國土計畫法則是著重在國土的合理開發,兩者的重點各不相同。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教授洪如江指出,目前台灣的土地就像重傷需要急診,而國土復育就是急診室,但國土計畫則是門診,要慢慢問出土地遭遇的病狀,一個重傷的人還把他抬去門診怎麼來的及?

環境法律師詹順貴也認為,復育條例本身是任務型法案,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並且是以生態區域作劃分執行;但國土計畫卻是以行政轄區來分區,兩者有根本上的差異。更何況國土計畫是百年大計,未來的立法都將以此計畫為前導,因此更應該審慎立法。

缺乏民眾參與 原住民消失於計畫之外

除了兩法是否應該分開進行,對於國土計畫法在制定過程中,是否有充分的民眾參與資訊公開也成為討論焦點。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目前的公聽會都是跑程序而已,以中科四期為例,其中牽涉到多重利益,但是在地方上卻沒有召開公聽會,他認為政府需要更負責任。

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林三加也表示,根據行政程序法,行政計畫在某特定區域的利用,若牽涉不同部會及多重關係,就應該要有公開的聽證程序,而且不只是在中央,也應該在地方舉辦公聽會。另外在聽證之前,需要有充分的資訊公開。所謂的資訊公開不只是「告知」,更應該以民眾能夠了解的語言和方式來進行說明。

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監事拔尚(蕭世暉)表示,八八水災之後原住民常說「水會記得它曾走過的道路」,台灣早已沒有自然的河流,河流的走向都是人為調整過的,它只是走回它以前的路。當大家坐在這裡討論如何「規劃」時,卻忘了我們並不了解自己的土地,所以才不斷想複製其他地方的生活方式來這塊土地上。

「但真正了解如何與土地共存的原住民,卻在幾次公聽會中被排除,而國土計畫法內對原住民的保障也是少之又少,只被放在一個不顯眼的位置,更不用說原住民的主體性遭到切割」他接著表示。

洪如江認為,原住民原本居住的高位河階地其實是相對安全的,也沒有過多的人為開路破壞山林水土,反而是後來平地人開路上山,把開發帶進去、又讓原住民遷移到相對危險的區域。開路上山會讓坍方情況加重100倍,而台灣大多數不當的陸橋建設都是政府在做的。

超限利用 國土計畫擋得住?

洪如江接著問到,超限利用其實依照現行法規是可以處理的,但卻沒有處理,難道未來有了國土計畫法就可以改善嗎?

政大地政系教授賴宗裕表示,台灣立法密度很高卻沒有越立越好,這不是法令問題,而是執行面問題,加上整個制度缺乏事後監督執行的機制。以農業發展地區為例,這些地方都是限制開發,台灣需要針對農業作出總量管制,保護農地不再流失。

開發思維 犧牲台灣農業用地

徐世榮指出,國土計畫法內第六條限制了農地的開發,希望此法實施後能夠讓農發條例第18條廢止,不要繼續在農地上興建像別墅一樣的農舍,導致台灣農地破碎。前政務委員、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林盛豐表示,農發條例和農再條例就是對台灣農地的嚴重侵擾,讓農村冒出一堆農舍、一堆水泥建築,干擾合理使用,他也憂心,國土計畫法第五章的「開發許可」反而是為開發大開後門。林盛豐認為,國土計畫應該是對不當的侵擾作出調整與規範。

林盛豐接著提出,台灣的未來在農村,以及第二線、三線的城市;只是政府對這些地方沒有想像,只懂得把硬體塞進去,計畫法表面上看起來對農村開發有所限制,但若政府仍只是開發思維,那實際上不會有任何改變。立委田秋堇表示,目前瑞士為了提升農業水準,他們的農夫必須擁有國家級的證照,在政策上提升農業的尊嚴。

最後內政部長江宜樺回應各界論點,答應會將公聽會的意見帶回,向行政團隊建議將兩案分開,但台灣的國土計畫不能再等,因此希望能儘快推動立法。另外有關農地問題,江宜樺則表示,農地問題主管機關為農委會,因此不便在國土計畫的公聽會上多說,也許將來在農發條例的討論上可再議。

國土計畫以全盤檢討台灣土地、海岸與林地使用為前提,但在現有法規已可規範的情況下,仍有許多地方遭到不當開發與破壞,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執行者」問題而非法令不足。當前台灣若仍然以開發思維為導向,不斷認為科技園區、工業區能夠提升台灣競爭力,持續犧牲農業用地以滿足財團,再多的相關法令也無法阻擋失序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