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環境友善市集】專案主視覺

2013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環境友善市集】專案主視覺
本圖由插畫家 Ciao 繪製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iao-illustration/256878591049884?fref=ts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Fwd: 一千個守護大城濕地的理由

一千個守護大城濕地的理由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這個經驗?與人談起守護白海豚、彰化大城濕地、環境信託、反對國光石化的議題時,常得到這樣的回應:「太不切實際了,浪費力氣!」、「開發勢在必行,別浪費力氣和政府對抗!」有時不免會為這般淡漠、事不關己的態度感到惱怒無奈。不過說實話,尚未感受到即刻威脅,並花時間瞭解別人究竟為什麼要花時間上街頭抗議之前,的確很難生出同理心、關心看似還十分遙遠的未來。

我想,每個人都該找個機會到大城濕地走一遭。屆時嘴巴長長尖尖的大杓鷸、泥灘地上的招潮蟹、潮間帶的牡蠣、夕陽和強勁的海風,將各自發揮其獨特魅力,賴在你我心裡不肯離去。之後再回頭看看充斥種種不正義,卻仍要闖關的國光石化開發案,以及政府莫名所以仍要護航的行徑。那些猜忌懷疑、冷漠或許會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心中「不管怎樣,都要緊緊守住。」的堅定。如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所說:「不論感動你的是那一部份,相信你都能找到足夠的理由和我們一起守住這美麗的海岸線。」(責任編輯:詹嘉紋)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每年1月17日,神戶市東遊園地佈滿上萬枝竹燈籠,溫馨、靜穆地舉辦追思活動。點燃希望之燈

圖.文/顏新珠


參加追思活動有高齡的長輩,有身穿制服的學生,有全家總動員也有自行前往,超過5千位民眾參與東遊園地117追思活動。


不畏低溫,一位媽媽帶著兒子,一起點燈祈福。


5點46分一到,全體默禱。



神戶市民手執菊花,排隊進入慰靈與復興記念碑,這裡記載著所有罹難者的姓名,追思者將菊花置放在紀念碑頂上的水面,合掌膜拜。


神戶震災復興紀念公園,是個結合防災、休閒、留助震災記憶的綜合性公園。

零下零點四度,冷冽的寒風徐徐吹著,令人不禁直打抖擻。凌晨五點不到,神戶市民已陸續來到位於市政府旁的東遊園地公園。
 一萬個竹筒燈籠排列出「1995 117」的斗大字樣,竹筒的內剖面有的以毛筆寫著:「愛」、「絆」、「祈」、「感謝」……,超過五千位的罹難者家屬及關心的市民不畏低溫從各地趕來,靜穆地手捧著蠟燭,小心翼翼地放入竹筒內表達他們的哀思。
 追思活動不僅在東遊園地,在新長田車站、御藏社區北公園、震後復興住宅區的HAT、野田北部的鷹取教會……一如往年,溫馨地進行著。神戶市民,以行動告訴世人,雖然那世紀末的毀滅性災難,已經過了16年,但他們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選擇遺忘。
 1995年1月17日凌晨5點46分,一場芮氏規模7點2的阪神淡陸大地震,造成神戶市4千5百71人罹難,高達6萬7千4百21棟房屋全毀,就是在這樣冷冽的日子,短短20秒的強烈撼動,讓這座原本充滿異國風情與創造流行先端的海港都會,一夕間瀕臨瓦解,震災和隨即而來的大火,讓神戶市宛如人間煉獄。
 震後,超過百萬名的義工湧入災區投入救援、重建的工作,市民及NGO力量的崛起,改寫了一向以公部門作為主導的歷史。漫步神戶,震殤的記憶透過地震遺跡、紀念碑、紀念公園等行式,貼近生活,跟市民、訪客分享著城市的復興之路與未來夢想。
 5點46分一到,在場的人士雙手合十默禱,在慰靈和復興記念碑的台階上,罹難者家屬代表小川雅惠以哽咽的聲音回憶,當年街坊鄰居全力搶救母親的情景,「那天,感恩的種子就在我心中播灑,如今花已盛開,如果結出果實,我會將新的種子播灑到他人的心中……」震殤,是椎心之痛,也是化為再出發的新力量。
 距離東遊園地不遠處、國道2號高架橋側,是地震15周年才正式開園的神戶震災復興紀念公園,解說牌上寫著,「由於我們在地震中受到了全世界各地的大力支援,從中學到了人和人扭帶關係,以及志願工作的重要性,為了把復興精神流傳給未來的孩子們,在此,我們大家一起將持續地建造這座公園。」
 地震後為了讓瀰漫哀傷氛圍的災區能再次充滿希望與生氣,任職市民社區營造支援網、被稱為「瓦礫阿嬤」的天川佳美,跟一群朋友發起了在瓦礫堆種下花苗的行動,她指著這處佔地5.6公頃的公園內的植栽、草皮都是透過市民參與所種植的;而公園一角,還有提供育苗的溫室。
 「這蓋子掀開,就是廁所。」人與未來防災中心高級研究員也是神戶山手大學教授的小林郁雄,指著人行道上一排排的鐵蓋表示。這座綜合公園,有提供溜直排輪、打曲棍球、練街舞、騎車、慢跑的地方,不僅吸引年輕族群的駐足,園區內也巧妙地保留地震記憶的痕跡,這裡種著地震時70.4%房屋不是全倒就是遭燒毀的野田北部社區被大火燒傷而倖存下來的楠木幼苗;留著第一勸業銀行神戶支店的斷垣殘塊;而作為災害避難所的芝生廣場,草皮下是地下儲水槽,展望台的小山丘底下是儲備緊急物資的倉庫……。
 望著這一切,我不禁想著台灣921地震已滿11年,萬一大地震再來,我們做好甚麼準備了呢?我們遺忘歷史,但歷史從不曾遺忘所發生過的一切。
遠方的樓宇,在陽光的催促下逐漸甦醒,芝生廣場冰凍的草皮上,一枝枝承載震災記憶的紙花,隨風搖曳,紙花上寫著:失去至親的悲傷、對救援的謝意以及面對災難時求生的堅毅……,一萬個話語,散布在神戶街衢。
 在當年受創嚴重的新長田區,為了活絡觀光,屹立著1950年代初生神戶、已故漫畫家橫山光輝筆下的「鐵人28號」巨大機器人;117,歷經16載,而神戶人如同鐵人再現,鼓勵著世人,不管遇到甚麼挫折,都要勇敢站起來迎向新的未來。


公園內的草皮、樹木都是透過市民參與一起種植的。


瞭望台下是儲備緊急物資的倉庫。


隨風搖曳的紙花,傳達對地震的記憶與追求復興之路的彼此勉勵。



當發生緊急災難時,人行道上的鐵蓋一打開就成了臨時廁所。


來自新潟、台灣和神戶的NGO夥伴於鐵人28號前合影,每年神戶市都會舉辦受災地市民交流會,彼此分享重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