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環境友善市集】專案主視覺

2013 台灣藝術市集協會【環境友善市集】專案主視覺
本圖由插畫家 Ciao 繪製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iao-illustration/256878591049884?fref=ts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台灣的法律人在哪裡(文魯彬)

我在美國出生,是台灣人口中典型的「阿逗仔」,因難以認同自己母國過度消費、揮霍地球資源所打造的「美國生活模式」,所以至今56歲,只有25年的歲月生活在美國。1977年來到台灣,當時看到台灣許多家庭輪流洗一桶洗澡水,然後再利用這桶水澆花拖地板,以及「吝嗇且小心」地使用電燈,那種因生活困頓而過著節能減碳的「台灣生活模式」,讓我愛上此地。
行政機關先不守法
但隨著經濟的起飛,台灣盲目追隨我當初所摒棄的美式生活,導致今日台灣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成長速度冠全球。
感嘆的是:台灣該學美國優質價值觀的,卻不徹底、用心、好好地學,還由喝過洋墨水的領導人帶頭破壞。包括美國的西方社會,特別是政府機構,對於「法治原則」是百般小心地遵守呵護,不敢有任何違背或破壞。反觀台灣,馬英九學位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但他於台北市長任內,對於台北市政府積欠的健保費,經行政法院判決及大法官會議解釋都敗陣下來,馬卻視之如敝屣,繼續抗繳,將「法治」踐踏在地。有樣學樣,當過立法委員的閣揆吳敦義,把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的判決,貶成「烏雲、符咒」,其言論讓人哭笑不得;行政團隊硬拗成「中科管理局需停工,但友達/旭能不需停產」;另一位環保署長沈世宏更是情緒化與誇張,「後果法院自行負責、法院介入環評」都脫口而出,還登報譴責法院,每天忙於寫新聞稿打混戰,真不敢相信他還曾是「準加拿大人」。行政機關不遵守法律、也不尊重法院宣告行政機關行為違法的判決,立法與司法二權豈容如此踐踏?
權力分立原則崩壞
最近看到台灣政府行徑,逐步在肢解、侵蝕「權力分立」與「法治原則」這二項西方社會堅實的基石及價值觀,讓在美國受法學教育的我,心中感到不可思議及莫名其妙,這個由多位留學歐美所組成的馬政府團隊,我常戲稱他們是「假洋鬼子」,表面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骨子裡,倒像從中國留學回來的。或許只能註解:美國已實行200多年的權力分立與法治運作,而台灣才起步運作1、20年。
面臨如此重大的價值錯亂與憲政危機,為何台灣的法律人依然噤聲不語,容忍政府視法治於無物?有責任義務捍衛法治價值的法律學者及教授們,您們在哪裡?
作者為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前環評委員

「六支黑煙囪」的故事

◎ 吳文貴

日前蘇治芬縣長在某政論性節目敘說:六輕建廠以來工安事故不斷、承諾回饋方案跳票及所有保證幾乎無一遵行,並公開爆料「六支黑煙囪」與雲林有力人士之利益糾結關係。因蘇縣長多所保留、語焉不詳。筆者為雲林縣地方第一個公開站出來反六輕設廠雲林,一九九○年並結合有志之士成立「台灣環保聯盟雲林分會」,在六輕設廠麥寮前多所主張與奮鬥,二十年來默默觀察、檢視政府(特別是中央)與台塑相關企業作為,正如蘇縣長上述所言。

實際上六輕整個廠區三九二支煙囪作為排廢氣(廢氣中含有毒素),其中「六支」是火力發電廠燃煤黑煙囪,因煤灰可以作為混凝土添加物,所以「六輕黑煙囪」被建築業界視為重要貨源之一,去年爆發有人檢舉(雲林地檢署偵辦中):雲林某重量級人士試圖統合六支黑煙囪(壟斷煤灰貨源、統一價錢)。傳聞台塑相關企業利用「黑煙囪歲修清煤灰」分配資源給予雲林六位「長」字輩政界或相關人士,利益高達近二千萬元,這傳聞業經蘇縣長公開證實。台塑原規劃在任縣長分配二支黑煙囪,但是蘇縣長並沒有接受;蘇縣長去年連任,「某」企業也贊助「二千萬元」(二十年前,前台塑總經理任特助說:有制度有規模的公司任何人拿走一分一毫都會有紀錄,何況是台塑!意思是任何人有從台塑拿到好處都會有紀錄,必要時才會公佈),蘇縣長還是沒有接受!因為蘇縣長堅持「清廉自持」「鄉土鄉親優先」「有限的生命,抉擇最有意義作為」;近日統媒、藍媒傾全力批判蘇縣長「出賣麥寮」「出賣鄉親」「黑箱作業」「得了便宜還賣乖」,其目的是分化麥寮、台西鄉親與蘇縣長情誼,打擊雲林縣政府作為與不作為。

二十年前,身為雲林沿海子弟一份子的我,與夥伴們已經懇切的告知鄉親「棺材是裝死人,不一定裝老人」,但有的鄉親接受擺佈,或有人「利字當頭」。迄今為時已晚。

奉勸鄉親「抗爭三不」:與財團「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與政客黑道「勿輕信、防出賣、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鄉親們抗爭訴求惟一:關廠!還我健康!

(作者為國立虎尾高中教師)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海水淡化新知,你也可以做到!

飛碟讓海水淡化

 

文/楊嘉慧
審稿/台灣亞洲大學創意發明中心主任 鄧鴻吉、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陳泊翌

只要兩個鍋子、一層隔熱板,以及創意巧思,即可讓海水源源不絕變成淡水,供應人們使用。

海水是地球上最豐富的水資源,許多人一直努力研究,希望讓覆蓋地球表面 70% 的海水可以源源不絕變成淡水使用。2008 年工研院 U19 創意競賽中,明倫高中畢業生陳泊翌、陳崇文、杜佳蓉、莊沛霖、鄭奕彰和潘貫佑設計出一個直徑約 30 公分的飛碟造型海水淡化器,只要將它置於海面上,即可使海水淡化而得到清水。這項設計於該競賽中獲得「最具想像力獎佳作」與「評審團特別獎」,是相當實用的發明。

陳泊翌表示,構思海水淡化器的起因是看到澎湖鬧水荒的新聞。一開始他們想的解決方式很直接,只要取兩個桶子,之間以管子相連,其中一個桶子裝海水,當海水在太陽下蒸發,水蒸氣碰到管子凝結成水滴後,再設法使其沿管子滴進空桶,就可收集使用。不過此法收集淡水的速度極慢,之後雖然嘗試更換管子材質,如改成熱傳導較高的銅管,但所能提高的淡化速率有限,而且收集到的淡水會再度蒸發,毫無實用價值。後來,陳泊翌無意間看到大同電鍋的水蒸氣遇鍋蓋凝結成水滴後,水滴會順著蓋子往下滑落,啟發他們設計另一種具更高效率的海水淡化器。

他們從十元商店買了兩個大小一樣的不鏽鋼圓形鍋子,其中一個當蓋子,另一個當做淡水收集槽,蓋子與收集槽之間以隔熱板分隔,隔熱板上鑽洞做導流孔。另拿較小的不鏽鋼鍋裝海水,置於隔熱板上,最後蓋上鍋蓋,簡易版的海水淡化器即組裝完成。接著,將海水淡化器放在海面上,利用太陽熱輻射,使海水升溫蒸發。水蒸氣遇鍋蓋凝結成水珠後,會順著蓋子滴至隔熱板,再從導流孔進入收集槽。

陳泊翌表示,此設計於 8 小時內可蒸發數百毫升的海水,當中的隔熱板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它使得隔板上、下層的溫差高達 60℃ 左右,上層約 86℃,下層為 26℃(收集槽浸泡在 24℃ 的海水中)。也就是說,上層的熱氣不容易因熱傳導與下層冷空氣混合而降溫,可長時間保持在高溫的蒸發環境,而下層的淡化水也不易再度蒸發。…more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網站】